喜迎二十大 书香润城建 金年会中国jinnian职工读书分享会 二等奖 马召君
麦田城市——读《乡土中国》有感
--马召君
如今的社会辞旧迎新,已然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麦在细雨润物的无声中静默生长,高楼大厦也如雨后春笋夹杂乡土气息拼搏生长。这种社会进化看似是物竞天择的更替与淘汰,亦是现代对传统的传承与延续,中国城市是扎根泥土、生于麦田的乡土城市,麦地稻田与高楼大厦共同组成了乡土中国。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和变迁等各方面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色。
古时农人的四季清明点豆,秋收冬藏,与穿梭生活在城市的市民相比,时间度量对于他们而言,二十四节气的存在感甚于礼拜和日历。传统农村是礼俗社会,礼仪风俗是维持秩序的不二法则,恰如《白鹿原》中,祠堂俨然维护着宗族秩序,并守护着族人的道德底线。在教化权力的面前,大是大非的真相也要温顺恭敬地向“君权”“父权”俯首。现代城市是法理社会,要有法律约束才能更高效、快节奏地进行商业合作,敏捷的思维和优异的才干更容易成为通向成功的金钥匙。书中提到的“文字下乡”是法理取代礼俗的的强大催化剂,九年义务教育和高考为很大一部分同一家庭的两代人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身份定义,“龙生龙,凤生凤”的僵局也被大范围地打破,人变了,社会秩序也就变了。
《乡土中国》一书作为社会学专业著作,既可以充实知识、拓展眼界,又可以带着辩证的思维去吸收和质疑其中的观点,从中学习如何思考社会现象。
清末,唐胥铁路就已将唐山这座城市拉向现代文明的轨道,开矿、办学堂,虽不及上海滩的华丽与纸醉金迷,但在一百年前已超越现在很多城市。但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非常原始的传统习俗和乡土中国特有的家族关系。除夕夜,当外乡人归家,本地人返乡,以家族为单位齐聚一堂举杯贺年,城市化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并没有把“血缘”在中国社会上的一圈圈涟漪冲散,在忙碌工作的浪潮褪去之时,中国社会平静的水面上仍会微微漾起家族的涟漪。毕竟凤凰之城的金秋也是绵延丰收的板栗与瓜果,午夜的灯红酒绿也无法熏染人们对土地根深蒂固的热爱。
高楼大厦像一个个小格子,隔开了家家户户,原本农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社交被一堵堵墙冰冷隔开;家里的孩子为了更好地生活追求,孤身一人漂泊或移居大城市。这些变化似乎斩断了传统的“地缘”关系,社会实际却像《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夫妇到马孔多所经历的一样,漂泊的游子像蒲公英的种子在新的肥沃土壤落地生根,借助“地缘”认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发展新的社交圈,结婚生子也成为扩大家族势力的主要方式。中国是熟人社会,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并没有打断人情世故,反而新环境给了年轻人选择朋友的机会,与宗族相比,大家在社交中获得了更多的尊重与自由,这也促使人情社交的良性发展。
不得不承认,随着思想、政治、经济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感染,我们的社会在短短百年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然而,我们所读之书,字里行间仍是唐墨宋砚的磅礴与细腻;我们所念之人,都是明月亘古不变当空照过的豪杰与英烈,我们的城市是春风抚过麦田时生长起来的城市,城市里的人们也是粘着麦芒赤脚走出黄土地的人们。
2023年2月21日
版权所有:金年会中国jinnian 浙ICP备17024112号-2